研究表明白內障的發生與高度近視有關系
衛生部近視眼重點試驗室統計數據表明,原先統計因高度近視引起的白內障不到10%,而目前39%左右的白內障患者是由高度近視引發的。也就是說,平均每10個白內障患者中有4個都患有高度近視。
高度近視的人與正常人相比,患白內障的概率更高,發障時間可能更早、進展也更快。許多研究證實,白內障的發病與高度近視密切相關。
高度近視發生白內障通常具有三個特征:早發、進展迅速、多為核結界性白內障。
那高度近視為什么發生白內障早且快呢?目前的研究文獻主要有以下幾種解釋。
第一、高度近視晶狀體aA-晶狀體蛋白和aB-晶狀體蛋白含量較正常晶狀體的含量明顯減少。而aA、aB晶狀體蛋白在抗氧化應激損傷、維持晶狀體的透明起重要作用。
第二、有研究發現高度近視眼中的房水中細胞因子,如IL-17B,MMP-2,AGNG-1,等多種細胞因子的水平較正常人眼內的高,這可能也與高度近視眼白內障的發生有關。
第三、在正常的眼睛中,晶狀體的后表面和視網膜的內表面被一個完整的透明的玻璃體隔開,這有助于保護晶狀體周圍的低氧環境。但在高度近視眼中,玻璃體的結構出現液化和變性比非近視眼出現早得多,這可能使晶狀體更易受到更高濃度的氧的影響,而氧化應激升高可能導致晶狀體上皮細胞受損,晶狀體上皮細胞是正常晶狀體代謝的中心,從而導致晶狀體混濁。
當然,高度近視引起的白內障的更多發病機制研究還尚待進一步研究。對于我們廣大的高度近視患者來說,定期眼科檢查是有必要的。因為除了上述的白內障發生風險比非近視眼高以外,其他眼科的致盲性眼病(比如青光眼、視網膜脫離、黃斑病變等疾病)的發生風險也較非近視眼人群高。高度近視除了需要佩戴鏡片矯正視力,另外還需要進行常規眼科檢查和眼底檢查,必要時還需要一些特殊眼科檢查。